平時慣喝烏龍和紅茶的我,久聞碧螺春大名,但卻不知碧螺春是如何製作,也不清楚頂級碧螺春的氣味。難得有個機會,「台灣茗茶大師」的袁小姐邀請我們到黃文雄伯伯家中小坐,便起了個大早,從木柵趕到三峽,拜訪這位三峽的碧螺春茶王。
Yuri已經比平常早起了,但黃伯伯更早起喔!人家已經在茶園裡採收到一半了。黃伯伯的茶園裡,有一半是烏龍,另一半是用來製作碧螺春的「青心柑仔」種。這「青心柑仔」可是三峽才有的獨有品種喔!
[01]、[02]、[03]、[04]、[05]、[06]: 早起工作的伯伯阿姨們
用來製作碧螺春的「青心柑仔」,可是需要人力逐一摘下一心二葉的呢!即使目前已經可以利用機器採收烏龍茶,但採收「青心柑仔」,依舊需要茶農的勞力和經驗,才能判別「一心二葉」的等級。茶農也必須每日採收,不能集中在一天之內做完就收工回家了,因為茶樹的成長情形,每天都不一樣啊。製作碧螺春,真是個勞力密集的工作,四斤的茶只能做出一斤的茶葉呢!而且,即使今天Yuri看到的一心二葉,品相都非常漂亮,但黃伯伯說,這只能用來做二等級的碧螺春而已。
[07] 半畝「青心柑仔」,代表茶農的汗水
[08] 一心二葉
[08] 摘下一心二葉之後的殘枝
[09] 照片右半是烏龍茶園
[10] 機器採收後的烏龍茶樹殘枝。機器是不懂得分遍一心二葉的好壞的,機器只會好壞通收,無差別的收割;所以這更顯得手工採收的碧螺春的珍貴哪。
田埂間種了各種蔬菜,讓Yuri好想討一兩顆回家煮湯....。
[11] 肥肥的蘿蔔
[12] 成長中的高麗菜
[13] 青木瓜的滋味
[14] 鼠麴草,可以拿來做草仔粿喔!
[15] 茶花(黃伯伯這下可有本錢說自己是正宗的茶花綠茶了!)
栽植茶樹,分為插枝法和壓條法。插枝法比較省工,但是由於茶樹紮根不深的關係,死亡率比較高。也因此,黃伯伯至今仍堅持採用費工又需要人照料的壓條法。
[16]、[17]: 黃伯伯示範插枝法
[18] 前方的茶樹經壓條法栽培,老莖被壓到地面,所以高度較矮;右邊的茶樹則已從老莖上發出新莖,成長茁壯。
黃伯伯今天為了接待我們,提早收工,大家一邊聊天一邊往黃伯伯家中品茗他的得意傑作。
小黑亂入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