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jpg  

你是否覺得,童年經驗影響你一輩子?

 

 

童年經驗也是好萊塢電影最愛用的梗之一,例如,「孤兒怨」裡面,Esther是一位因為童年經驗而對成年男性有著強烈的依賴和不安全感,最後形成扭曲的心理,總是黏上男人之後再把他們殺了的可怕(偽)蘿莉。

 

好在,童年經驗並不總是那麼糟糕的東西,英國名廚Nigel Slater藉由他的自傳電影,告訴我們童年經驗也可以將我們導向正面、積極的未來。

 

 02.jpg  

Nigel Slater與他的食譜書” Real Cooking “Nigel像阿基師,食譜總是簡單易做不繁複)

 

Nigel Slater是英國名廚,在「衛報」與BBC的訪談中,他說自己一開始學習廚藝的動機,來自於童年時與繼母爭奪父親的關愛,而展開的鬥法。俗話說,要抓住男人的心,必先抓住他的胃。而Nigel的繼母(Helena Bonham Carter飾),不但有一手好廚藝,總是能像變魔法一般做出各色美味的正餐點心(誰說英國廚師是歐洲三大悲劇之一?),又來自出身資本家階級的Nigel眼中的勞工階級。要知道故事背景是1950年代,英國雖處於WW II結束後的復甦期,但社會上仍有很深的階級觀念,於今亦依舊延續如斯。

 

 

 

食物是母親的化身

 

因此,當BBC找上S.J. Clarkson(也導過醜女貝蒂)拍攝Nigel Slater自傳改編的電影時,她選擇了一個相當有趣的切入點。電影一開始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在鋪陳NigelNigel媽、以及Nigel老母煮的菜,三者間的三角關係。Nigel媽對天然食物有著非理性的恐懼,只買、只煮、也只會煮罐頭食物,偏偏又煮得相當難吃。小Nigel吃得不太甘心,而Nigel爸倒是甘之如飴,標準的好丈夫啊。烤土司或許是Nigel媽最拿手的菜(?烤土司能叫嗎?),Nigel媽烹飪失敗時,總是(也只好無奈地)給大家來片烤土司,聊表歉意,這正是本片片名的由來呢。

 

03.jpg  

Nigel Slater說:It is impossible not to love someone who makes toast for you. 即使媽媽的菜再難吃,Nigel依舊愛媽媽。)

 

 

 

Nigel欣羨其他好吃的菜色,尤其是在他禁不住家中園丁美妙形容詞的誘惑(人稱英國山岡士郎),終於嘗試了生吃新鮮的櫻桃蘿蔔時,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大門終於被打開了。至此,小Nigel總算是有點長大,發現自己除了吵鬧拒吃耍脾氣之外,也許可以下來煮一頓他心中好吃的菜色來demo給大家看……只可惜Nigel與媽媽合煮的蕃茄肉醬義大利麵,不但爸媽不買帳,pasta和起司粉還引發了Nigel媽的氣喘發作,病情不斷惡化,終於溘然長逝。

 

 

從上面的鋪陳來看,Slater家的家庭動力相當複雜,而居中扮演穿針引線的,正是「食物」。對老媽煮的飯菜的不滿,代表Nigel對老媽的不滿:「媽媽要拋棄我嗎?」食物是對父親的不滿:「為何要我吞下去而不想辦法改進問題,我在爸爸心中是不是無足輕重的人?」食物也是對整個家庭的不滿:「我家為何與其他人的家庭差這麼多,不能正常一點嗎?」

 

 

Nigel媽死後,Nigel爸新請了一位幫傭,波特太太。甚至後來與波特太太有了火花,最後結婚,也搬到英格蘭中部的鄉村地方,WorcestershireNigel爸雖然口說這樣的大變動是為了Nigel好,但是他的獨斷獨行、完全不考慮Nigel感受的作法,恰得其反,Nigel與波特太太的關係越來越緊張。

 

04.jpg  

Worcestershire風光)

 

 

故事發展到這裡,「食物」既混合了Nigel心中母親形象,沒有人可以取代她,尤其是用美味的食物取代Nigel媽的食物,即使後者再難吃也罷;「食物」也混合了父親形象,誰掌握了餐桌菜色的詮釋與治理,誰就可以贏得父親。Nigel的心中,一方面害怕過世的母親會被繼母取代而終究從這個家裡面消失,另一方面又害怕爸爸不再愛他而將他拋棄吧!

 

 


 

 

無意義的戰爭

 

 

時光流逝,Nigel也從小學生變成少年,而他與繼母的戰爭持續如舊。為了戰勝繼母,少年Nigel不但在鎮上的餐廳打工、不顧眾人嘲笑而參加高中家政課,也暗中偷學繼母的食譜;某天,他端出了Nigel爸的最愛──鏘鏘鏘!白霜檸檬派!這派不但參照了繼母的recipe,還加入了Nigel自己的改良!Nigel正式向繼母開戰了,望著繼母事後氣急敗壞的樣子,這回合Nigel贏了。

 

05.jpg  

 

 

06.jpg  

 

飾演少年NigelFreddie Highmore,從威力旺卡到現在過了五年,已經長成了美少年,好迷人呀呀呀呀呀呀呀   

 

 

Slater這家人實在很奇怪,寧可把力氣花在無意義的戰爭,也不願意各讓一步、冷靜下來、好好溝通、思考什麼是對方在意的點。無怪乎有一天,Nigel在打工餐廳裡認識的餐廳少東跟他說:「你該離開這裡出去看看,才不會像你的父母一樣封閉。」為了回應這句話,劇情很快轉到Nigel回家後,卻從繼母口中知道Nigel爸因為心肌梗塞,遽然離世。(每天都吃大雞大肉、奶油甜食,不得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腦中風才怪,中年人戒之戒之……)繼母悲慟之餘向Nigel釋出和解善意,因為她只剩Nigel可以相依為命了;Nigel卻把他打槍,怪罪繼母(和她做的大餐)是奪走了爸爸的命(也奪走了Nigel媽在家中的地位),下定決心離開傷心人、傷心事、傷心地,跑去都市磨練,憑著天賦與毅力,終於成為知名大廚與Marie Claire美食專欄作家,故事結束於此。

 

07.jpg  

 

 

08.jpg  

 

 

09.jpg  

 

光看就好好吃的白霜檸檬派,加上波特太太的大餐,天天吃不肥死才怪)

 


 

整體來說,本片相當優秀,無論從影片暗黃的色調、鄉村田園風景、角色對話的機鋒,都充滿了濃濃的英國風格。尤其是導演並不說教,而是以強烈的敘情性開展各種象徵元素間的衝突;導演處理父、子、母、繼母等C四取二種衝突時,最激烈的動作也只不過是Nigel奪門而出罷了(而且還不會發脾氣甩門捏,真是乖小孩),這不但是英國上流社會的教養,也是導演的教養。我常自忖,這幾個場景給好萊塢來拍,怕不要弄得吵翻天互甩巴掌碗盤摔滿地了吧。而片中各種對於「性」的含蓄隱喻,更是典型的英國式幽默,值得觀眾細細品味,會心一笑。

 

10.jpg  

三年級的小學生也有一堆人小鬼大的對話)

 

Nigel Slater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有他的童年;童年雖不見得愉快,但給我們人格的投下的卻也並非總是揮之不去的陰影,它也可以是推動我們成長向上的助力。回首來時路,如何看待童年,端賴我們的智慧,以及一部自我觀照的好電影。

 

 

ps. 走出電影院,我立刻跑去吃薔薇派了,哈哈!!美食的誘惑力真大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maplo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